欢迎来到考拉百科
首页> 生活百科 >正文

高原反应后遗症有哪些 对长江中下游城市影响有多大

发布时间:2022-12-29 01:48:03 来源:网络 浏览量:76

高原反应后遗症有哪些 对长江中下游城市影响有多大

对长江中下游城市影响有多大?

鄱阳湖“告急”,影响最大的竟然是它。

我觉得不可思议。

2022年7月以来,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夏秋冬连旱的气候灾害,鄱阳湖干涸,露出河床,百里碧波,鸟飞鱼跃的场面不见了。

映入眼帘的是干板板的淤泥,裂开的河床,人们兴高采烈地在河床上捡鱼抓鱼。

但是,进入10月底,鄱阳湖水位上涨。

长江中下游的人们久旱逢甘霖,欣喜若狂!

这次的水位暴增,有两方面的原因。

一是三峡大坝积水蓄水,联合调水,达到175米后,向长江中下游补水供水,缓解了地方的旱情;

二是老天降雨给力,有的地方甚至下起了大雨。另外,在特旱区,还实施了人工降雨。

在10月21日FY3D卫星监测的数据上可以看到,鄱阳湖主体水域和附近水域有705平方公里。

它比历史同期的2285平方公里缩小了七成,相比较10月2日的最小水域面积600平方公里增加了105平方公里。

这对长江中下游城市是好消息,人们再也不用担心缺水,影响生产生活了。

以江西省为例子。

目前江西151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保障正常,保障天数均大于30天。乡村方面,780个“千吨万人”农村规模水厂可以保障供应到2023年1月底。

虽然旱情有所缓解,可是鄱阳湖水位依然不乐观。

11月18日,江西省维持抗旱四级应急响应。鄱阳湖在8米以下极枯水期运行有66天。

截止北京时间18日8时,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实时水位是6.48米,继续刷新历史最低水位的纪录。

这对长江中下游影响最大的是我国的一种国宝动物。

它就是江豚!

据江西省发布的长江江豚遇险救助应急预案,一旦星子站的水位跌破6.5米,渔业渔政会启动应急捕捞或应急投饵方案。

旱情对长江江豚的生存造成了威胁。

专家和团队从早上6点就开始工作。他们制定了应急投饵、应急清淤泥疏通、应急驱赶、应急捕捞、应急迁地五个方案。

目前他们已经实施了四个方案,有效保证了长江江豚的生命安全。

工作人员为江豚准备好了6000公斤的饵料“外卖”。如果鄱阳湖水位进一步下降,就要应急迁地。目前两个迁地的考察工作已经完成。

长江江豚是我国独有的物种,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我们要尽一切努力保护好它们。

保护长江江豚,人人有责!

如果把全世界的沙漠都变成绿洲?

大沙漠变成绿洲如果是小面积、不连片沙漠,比如海岛、沙漠腹地、水源附近等地会有很好的效果,但如果现有沙漠中超过百分之二十或三十以上,以及像撒哈拉沙漠、塔克拉玛干(新疆)大沙漠超过一半变成绿洲,那么全球气候就要发生巨大变化,现有生态系统会遭到毁灭,原因有以下几个:1:沙漠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,可能有人说,沙漠和海洋距离如此遥远,看似彼此不相干,怎么扯到一起?这是因为风把沙漠中的沙尘带到海洋的深处,这些矿物质滋养了大量的微生物和藻类,这些微生物和藻类是海洋生态基础,没有它们,海洋就是巨大的“沙漠”!(可以参考厄瓜多尔海域的加拉帕克斯群岛,因为冷热洋流交汇,搅动海水,把海底矿物质带到海面,这里成了世界最著名的渔场。再比如海洋中鱼类迁徙,大多是跟着海水温度、以及风向改变带来沙漠等陆地矿物质分布不同,浮游生物因此多寡来洄游的。)虽然河水也可以带来矿物质,但只能滋养河口两、三百公里范围海洋,对于广大海洋无济于事。2:同样风可以把沙漠中粉尘带到空中,使得空气中形成气雾和气凝胶,可以反射大量紫外线,它的保温和反射光的作用,也可以调节大气温度,对空气中的生态系统有根本影响。同时粉尘也是形成雨雪的关键所在,没有粉尘那么空气中的饱和水蒸气就没有凝结中心,就不容易形成雨雪。3:沙漠如果大量变成绿洲,那么空气中氧气含量会大大增加,二氧化碳会减少,温室气体减少,地球很快就会降温,地球进入冰期,全球又会变得干旱,植物大量死亡,只不过沙漠的位置改变了罢了。地球自我调节能力很强,沙漠位置始终出现在南、北回归线附近,我们可以适量影响地球环境,但不能试图改变它的规律。有人说现在汽车、工厂那么多,排放的二氧化碳早就超过森林造氧量,所以要把所有沙漠变成绿洲才好。其实这是错误的,人类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(汽车、工厂等)一、两百多年左右,未来是否还会使用化石能源吗?现在已经有核能(现在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,未来可能使用类似托卡马克磁约束装置核聚变)、太阳能、风能、潮汐能等非化石燃料趋势,未来很可能不再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了,毕竟化石燃料的热值低,不可能支撑未来科技发展的需要,也就不会有太多二氧化碳产生。4:沙漠大规模减少,可能引发生态灾难,植被增加可以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,氧气含量增高后,全球森林火灾会大大增加,二氧化碳又会增加,地球生态重又回调,地球可以用几百万年、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来改变、回调,但对于个体生命只有几十年、百年的生物,有时间改变吗?5:大量沙漠变绿洲后,空气氧含量大幅度提高,那么昆虫的身体体积会迅速增加,那个时候会出现十几米长的蜈蚣、一米大的螳螂,这些巨大的、外披铠甲的昆虫,将极大改变地球生态(地球在距今三亿五千万年至两亿八千万年的石炭纪,大陆陆地近百分之九十多以上覆盖针叶林,地球现有巨大煤炭也多是那个时期形成的,氧气含量达到百分之四十多了,昆虫体型巨大,那个时代的化石标本就是七十厘米的巨大昆虫)。6:大量沙漠变绿洲后,空气氧含量提高,人类或现有哺乳动物的器官功能会有一个面目全非的改变,大量动物可能灭绝,人类可能也可能消亡。7:沙漠或者荒漠的作用其实很大,黄土高原就受益于此。因为风的作用,把蒙古高原的尘土带到这里,黄土高原几乎是古代最适合耕种的土地。它土质松软,用木质的农具都可以翻土耕种,现在不好了主要还是大量原有的植被破坏,雨水冲刷,养分流失造成的。

8:还有一个意外,就是沙尘对酸雨的抑制作用。在工业化的过程中,伴随土地无序开发,很多工业区附近土地开始荒漠化,尤其在华北地区尤为严重,沙尘暴肆虐,确实对环境完成很大破坏,但沙尘漂浮在空中确中和了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,减轻了酸雨的危害。这比欧洲以及英国遭遇要好些。(看一看上世纪六、七十年代欧洲(植被绿化率很高)环境污染报道)

9:沙漠是草原和森林的平衡因素。把全部沙漠变成森林不仅不能改变生物多样性,反而是会破坏地球生态的多样性。因为沙漠也是生态的一部分,不只是绿色森林才叫“生物多样性”,沙漠里照样有丰富的生物品种,比如有各种沙生植物,仙人掌、沙柳等,还有爬行动物,哺乳动物等等。而且对于生物载荷量来说,森林的价值远没有草原大,无论是热带雨林,还是温带、寒带森林都没有同纬度的草原生物载荷量大!我们可以看到世界著名的大草原东非“赛伦盖蒂”,“马赛马拉”大草原,有上百万的动物群,而在森林就很难见到这么大的动物种群。而这些草原都依靠附近的沙漠或荒漠来与森林保持平衡,比如前面说的“塞伦盖蒂大草原”的南部就是卡拉哈里大沙漠;蒙古大草原的边缘有大片的荒漠,这三个地方的生物多样性那是不可胜数。又比如智人就是从非洲热带稀疏草原发展起来的,后成为世界绝大多数人的祖先,现代人类在这种地方更容易生存!而雨林地区古代人类很难生存,比如刚果的陴格米人,亚马逊的印第安人,因为那里的木本和藤本植物太过繁盛,生物营养不足,障碍性枝条太多,森林植物释放的有毒气体太多,以及病菌和蚊虫太多。

所以综上所述,沙漠可以部分变成绿洲,比如1:原有植被破坏形成的沙漠要改造变成绿洲;2:连片沙漠可以部分变为绿洲;3:水源地附近沙漠要变成绿洲;4:重要陆路通道沙漠可以变为绿洲;5:但像面积达到十几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沙漠可以部分改变,但不能大规模变成绿洲;6:因为气候变化成为沙漠,不因该改变;7:全球沙漠改变最好不要超过百分之二十等。所以沙漠变绿洲要全球统筹考量,毕竟地球生态系统本来就是可以自我调节的,过多的人为干预,反倒是会“适得其反”“得不偿失”的!

*版权声明:

本文内容为网络转载,如有侵权,请立即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在24h内删除文章!

—考拉百科